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多兵种”联合作战,他们用精准的宣传助力精准扶贫

    信息发布者:wn18293919293
    2018-12-26 21:55:47    来源:陇南发布   转载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mmexport1545831786699.jpg


    这是一张以俯瞰的视角航拍文县天池的美图,是新华网无人机飞手记者王生元在“强四力 助脱贫”新媒体陇南行采访活动时拍摄的。


    换个视角,让看多了美图的文县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徐睿都感叹,从来没有发现原来“家” 这么美……


    说感想,谈感受,提建议,论方向,思想交流,观点交织……


    在12月23日,中国记协围绕“新闻扶贫”这一主题,在北京召开“新媒体陇南行”报道交流研讨会,一张张陇南美景的图片,一篇篇陇南发展产业脱贫的报道,一个个新奇表现手法,一句句为“新闻扶贫”的真知灼见,不断激荡、碰撞,更加坚定了未来的方向。




    毫无疑问,这是一场以新闻的名义、新闻的力量直面贫困的精准接力。


    在今年10月,人民日报官方微博、人民网“国务院扶贫办两微一端”、新华mmexport1545831789846.jpg社现场云、新华网“飞阅中国”无人机团队、中央电视台短视频、光明网“钢铁侠”多信道直播、经济日报新媒体“抖音”“快手”运营账号、中国青年报微信公号等,11名记者,先后深入宕昌县、武都区和文县3个县区8个乡镇,采访报道了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及橄榄采摘收货,橄榄油压榨加工,花椒产业,文县纹党深加工扶贫车间,河口镇新农村建设,玉垒乡冉家村,碧口镇何家湾精准扶贫,以及文县天池、黄林沟旅游景区、宕昌县官鹅沟旅游景区等15个主题。


    行进式报道、零距离采访、一体化传播,“一次采集、多元生成、多平台传播”,提升脑力练就脚力,强化眼力淬炼笔力……


    一个星期,通过1900多篇“接地气”、“冒热气”的报道,1.7亿的阅读量,将陇南名优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推介到全国,将陇南群众摆脱贫困的艰苦努力和显著成绩传递到全社会。


     中国记协党组书记、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主任胡孝汉说,“新媒体陇南行”报道活动,是中国记协探索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、为新闻界增强“四力”的一种新途径,也是中国记协探索“新闻扶贫”的一种新尝试,更是中国记协对口扶贫文县二十年的献礼。


    11名记者,多个兵种,最先进的设备和报道手法,联合作战的实战演练,从北京来到陇南。以新闻扶贫、智力扶贫为扶贫工作的切入点,发力助推文县脱贫攻坚。

    mmexport1545831792936.jpg



    为什么要有扎根工程?为什么要在四个力里面加一个脚力,新华社现场云记者李佳巍在这一次采访中,找到了她的答案:“最终我们就是为了四个字,感同身受。我们只有真正感受到老百姓和当地一线工作人员的难和苦,我们才能够把这些所有的情绪内化成我们的稿件,我们才能去给别人传达出他们的情绪,发出他们的声音。”


    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李兴华更是深有感触,他认为这次“新媒体陇南行”活动,通过全方位、立体式的报道,不但展示了陇南干部群众脱贫攻坚所做的努力,而且在更高的层次、更大的范围讲出了陇南的故事,极大地提振了全市人民的精气神,凝聚了正能量,必将为陇南的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
    在人民网记者宋晨的眼中,陇南是一个让人赞叹、让人惊讶、让人赞美的地方。虽然距离他去陇南采访已经过去了快俩月的时间,但是在陇南采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,他也有更确定的感觉,那就是“意犹未尽”。


    意犹未尽,然将继续!“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”。


    “这次报道活动虽然告一段落,但是扶贫报道还在路上,尤其是对陇南的扶贫报道还要有后续。”胡孝汉这样说道。


    这是一场永远在路上的练兵,“强四力 助脱贫”新媒体陇南行采访活动和研讨会虽告一段落,但以新闻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,这样的引导力、影响力将一直传递、扩散,永远在路上。


    美丽陇南,也将打好基础、备好原料、亮出家底,为这场在路上的“练兵”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!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